《鹅掌楸属》,此词条收录于12/13,仅供参考
鹅掌楸属(学名:Liriodendron L.),属于木兰纲(Magnoliopsida)木兰目(Magnoliales)木兰科(Magnoliaceae)落叶乔木,共两种,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L.)和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鹅掌楸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北美鹅掌楸分布于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鹅掌楸属植物喜温暖气候,适应性强,耐寒、耐热,但不耐干旱,生长较快。喜深厚肥沃、疏松、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亦忌低湿水涝。
树皮灰白色,纵裂小块状脱落;冬芽卵形,幼叶在芽中对折,向下弯垂。叶互生,具长柄,托叶与叶柄离生,叶片先端平截或微凹,近基部具1对或2列侧裂。花无香气,单生枝顶,与叶同时开放,两性,花被片9-17枚;雌蕊群无柄,心皮多数,螺旋状排列,分离,最下部不育,每心皮具胚珠2颗,自子房顶端下垂。聚合果纺锤状,成熟心皮木质,种皮与内果皮愈合,顶端延伸成翅状;种子1-2颗,具薄而干燥的种皮,胚藏于胚乳中。
鹅掌楸属植物的树皮和根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另外,鹅掌楸属植物树姿高挺、枝叶扶疏、冠如华盖;其花朵为浅...杯状,娇艳欲滴。花和叶都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可在庭院中、园林中及寺观中、道路旁广泛应用。其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是建筑、造船、家具、制胶合板的优良用材。
鹅掌楸属是第三纪的一个孑遗谱系。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等地都找到了中生代白垩纪的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植物还有10余种。这说明在第三纪晚期以前,曾有多个种分布于北半球,而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绝灭,现在只包括一对姐妹种,两者的分化时间约在中新世的中期到后期,具有典型的洲际间断分布特点。鹅掌楸在中国分化为东部和西部组两个谱系,北美鹅掌楸则在遗传上与东部组较接近,这表明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群体可能在早于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分化前就已经分化。鹅掌楸比北美鹅掌楸更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在第四纪冰期,东亚东西走向的山脉和长江流域比北美东部南北走向的山谷为鹅掌楸属提供了更成功的避难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